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今天是

当前页面: 首页 >  基层工作 > 

扶贫路上我在前行

发布时间:2020-07-06 来源:石鼓区科协


    因工作需要,2016年2月我从石鼓区黄沙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调任区科协副主席。3月初,我接到区委组织部和区扶贫办的通知,要求到合江街道五一村开展扶贫工作。于是按照要求我来到了五一村,该村地处城郊结合部,是一方正在开发的热土,全村面临着即将全面征拆,人员、人心浮动,比较复杂。

按照区扶贫办的安排,该村给我"顶格配置",被分到了5户7口。可以说是任务艰巨,道路漫长。这5户情况均比较特殊,有残疾人,有失独家庭,有的是家有精神病人经济困难,还有的不慎染上毒瘾而正在戒毒的。他们当中既有脱贫不脱政策的,也有未脱贫户。拿到名单的我,一下子愣住了。想起还有4年多的时间,要与这么多贫困户"朝夕相处"难免有些"失神"。

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我第一次上户,来到他们家探望、熟悉。一张张朴实的脸映入我的眼帘,在拉家常、聊时事中慢慢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由陌生逐渐变得熟悉,由平淡变得热络。有一户姓何的未脱贫户,村里的人平日里都叫他"阿四"。他的情况比较特殊,年轻时是村里远近闻名的"勤快人",家里也过得比较红火,就因为多年前的一时逞快被同村一个精神病人用锄头挖断了头骨神经,造成了身体的不协调,变成了半残废,久而久之妻儿离他而去,一个幸福的家庭瞬间变得支离破碎,也彻底改变了他的后半生。还好,这些年来村里和兄弟们对他比较照顾,让他可以平淡地生活着。来到他家后,我试着走进他的生活,和他聊起一些让他感兴趣的话题。按照规定,每月扶贫干部到贫困户家不能少于1次,但是他家我平均每月不少于2次,帮他搞搞卫生、捐捐衣物、拉拉家常、送点紧缺的生活必需品。每次来到他家里,他都会咒骂起他的前妻。我知道,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依恋和难舍。但这些都已经是过去式了,我就会开导他,试着让他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把更美好的未来展现给他。每逢重大节日,我就会给他送来米、油、肉或者粽子之类的。冬天,我给他买来了取暖器、电水壶,我还给他买来了电磁炉、电饭煲等生活用品。4年来,单位和我一共为他捐款、捐物不少于6000元。2019年元月,他在散步的途中被一辆未年检、无证驾驶的小运输车撞倒了。得到消息后,我又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进行慰问。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儿子,那个从前我只知道名字却从未谋面的"熟悉的陌生人"。在医院躺了2个月后,"阿四"又在肇事车司机家里住了半年多,双方一直在为"营养费"等补偿问题纠缠,最后我与村支书商量,找双方私下沟通协商,最后圆满达成了一致。我也数次和他儿子谈心,要他多用点时间关心一下他的父亲,再忙每月也要打一两次电话,重大节日来探望一下他。但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在引导他走出依赖的心理。不要每次见到扶贫干部和村组干部就伸手要钱索物,更多的是回归家庭,懂得感恩社会、感恩国家。经过近4年的帮扶,现在的他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也变得乐观、开朗,每次见到扶贫干部都会自觉地歌颂起党和国家,感恩每一位帮助过他的热心人。现在,"阿四"每年低保金、残疾人"两补"、年底慰问等各类受益一年总计也有近万元,早已过了国家脱贫线。



还有一户杨姓失独家庭,现在他和妻子已年近6旬。数年前,年轻的独生子因为沉迷网络不良嗜好而背负沉重的网贷,最后因无法面对而走上了绝路。父亲因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得了脑溢血,造成行动不便,语言表达不清,一个幸福的3口之家在一夜间毁于一旦。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每逢节日看到邻居子女环绕、儿孙满堂时,更让他们感到孤寂、落寞。这是一个不能触及的伤疤,永远无法愈合,只能让时间去慢慢抚平。对这一家人,我从其妻子何大姐的身体状况还能够到社会上打工的角度出发,留意身边的就业机会或关注各大就业市场发布的招聘信息,及时将信息通过微信或电话发给她。他家一楼有两个小门面,本来他们自己想开一个洗车店,但是因为城市管理等原因不能开,我就鼓励他们把店面租出去,贴补家用。从去年开始,他们每月能增加600-800元的租赁费,加上其他各类政策性补贴每年也有近50000元的收益,逐渐过上了比较舒心的日子。每逢重大节日,我也会代表单位购买大米、肉、油或取暖器等进行慰问,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到他们的心坎上,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并没有被社会遗忘,虽然家庭遭遇了不幸,但政府一直在默默的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每次去他们家我都会和他们谈谈心,聊一聊这段时间该注意的事项,比如防疫紧张的时候缺不缺口罩、应该注意哪些细节、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一起来帮忙解决的难题等等。他们也会敞开心扉和我聊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我当亲人一样。每次他们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会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寻求帮助。针对他家的情况,我和村干部一起帮助他们申请了小额信贷,每年还可以参与君玲食品公司的委托帮扶分红等,今年我们又联系区残联进行残疾等级评定,帮助他申请了残疾人生活补贴。



扶贫更要扶智。对于个别无赖式的"贫困户"我是态度鲜明,坚决予以回击。有一户因染上不良嗜好而沦为贫困户,经常因为缺钱而跑到村部大吵大闹,有工作不愿做,宁愿躺在低保上等着国家来照顾。针对这种情况,街村和我一起研究政策,将其从贫困户中剔除,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

经过近5年的帮扶,已有2户已经走出了贫困的阴霾,现在还剩下3户,其中只有1户是未脱贫户,现在已纳入政策兜底脱贫范围。

4年多来,我到村部、上户一起应不少于100次,街村干部总是戏言,说我是"驻村的常务副队长"。我很珍惜这个荣誉,因为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今后的勉励与鞭策。

其实,对每一位基层扶贫干部而言,精准扶贫不需要深奥的理论和华丽的辞藻,只是要多用心、用情、用实际行动深入扎根一线,走进贫困户的心里。只要你用心帮助了他们,贫困户就会真诚的感激你,关系自然水乳交融,扶贫的效果也事半功倍。现在,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发祝福的信息给我,意虽小重万钧。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作为一名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员,为国分忧、为党担责是起码的工作职责与社会良知。党的十九大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美丽的蓝图,我们每一位扶贫干部都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小康路上我们不再让一个人掉队,让我们撸起袖子,汇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力量,坚决完成摆脱绝对贫困的历史性任务,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石鼓区科协 图、文周铁军供稿)

版权所有: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 制作: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地址:衡阳市迎宾路7号

联系电话:0734-8839801 传真:0734-8839801 网站标识码:4304000038 网站地图

备案序号: 湘ICP备18012858号-2

湘公网安备 43040802000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