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4日上午,衡阳市南岳区老科协、党支部近30名老年科技工作者和退休党员走进南岳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开启了一场兼具科普深度与情怀温度的"探火之旅"。作为国内首个以火星探测为主题的沉浸式科普教育基地,这里不仅是航天知识的殿堂,更成为老年科技工作者重温科学梦想、感受国家科技力量的打卡地。

步入场馆,"地球启航"展厅率先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头顶悬挂的八大行星模型错落有致,讲解员重点聚焦火星:"这颗通体赤红的星球,因土壤富含氧化铁而呈现‘火球’;模样,除地球外,是目前最适宜人类探索与居住的行星。"循着讲解的脚步,大家来到"火星登陆大厅",神舟十三号返回舱与航天服赫然在目——返回舱独特的钟型设计、伞舱盖耳片结构巧妙化解再入大气层的技术难题;一旁的长征火箭家族模型更是暗藏"硬核"知识,以长征五号为例,5米直径的芯级、超1000吨的起飞推力、环保高效的氢液氧低温推进剂,让老年科技工作者们直观感受到中国"航天大力士"的磅礴力量。

穿过火箭展示区,1:1复原的天和核心舱成为全场焦点。漫步舱内,生命保障系统科普展板详细介绍着航天科技的"智慧":冷凝水回收、尿液再生技术实现95%水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控制设备精准调节氧含量、温湿度,为太空生活筑起"生命屏障"。讲解员动情说道:"国际空间站曾拒绝中国参与,但中国人凭借智慧与毅力,自主研制出天宫号空间站,这是属于中国航天的骄傲!"话语间,老年科技工作者们眼中满是赞叹与自豪。
展厅内的"祝融号"火星车模型更是令惊叹。这辆以火神命名的探测车,高185厘米、重240公斤,搭载多光谱相机、次表层探测雷达等六大科学载荷,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虽设计寿命仅92个地球日,如今已进入休眠状态,但它传回的数据证实了火星红色外观的成因,也见证了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的突破。参观途中,老科技工作者们不时驻足讨论,眼中闪烁着对科学的热忱。
登上二楼,"火星家园"展厅以电影级置景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火星生活舱内,先进的模拟装置让大家体验到了"火星家园"优质的生活环境。火星表面仅为地球三分之一的重力环境——这源于火星质量仅为地球11%、半径约为地球53%的天体特性。而在太空农场展示区,适应火星环境的植物模型旁,科普屏清晰解读着星际农业科技:利用LED红蓝光谱模拟太阳光,结合无土栽培技术,生菜、土豆等作物可在火星高效生长,为人类星际生存提供了无限可能。
参观接近尾声,南岳区老科协会长在总结中深情说道:"‘祝融探火’标志着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里程碑。此次参观让我们深刻领悟到航天精神——既是敢于挑战巅峰的勇气,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更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的胸怀。正如体验馆结语所言:‘火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仰望星空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星辰,更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图腾。老科协同志要以航天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续写时代新篇章。"
走出体验馆,秋日阳光温暖依旧,老同志们的心中却被"红色星球"的梦想点燃。从古老神话到现代航天,从仰望星空到探索宇宙,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搭建起文化与科技交融的桥梁。这场"银发探火之旅",不仅让老科技工作者们重温了科学初心,提升了航天科普知识,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也激励着每一个怀揣探索梦的人,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继续前行。
撰稿人:南岳区老科协 罗锦菊